首页 | 活动动态 | 领导动态 | 政策法规 | 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 | 股权交易 | 债务性融资 | 改制上市 | 案例介绍 | 考试认证 | 典范企业 | 担保融资 | 金融专家
 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介绍 > 信息详情
西安高新区:搭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联姻平台”
    陕西西安拥有令人艳羡的全国第三位的科教资源优势,但一直以来,科教大省到科技强省的步伐始终走得不够顺畅。其间,科技与市场的关系不够密切成为影响陕西乃至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硬伤,西安高新区发展的20年就是在用实践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做得成绩斐然。

  20年来,西安高新区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市场支撑、产业培育和金融服务等四大体系,探索了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院企分离、改造升级等科技企业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本地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打造属于西安乃至陕西的科技产业化示范高地。

  使命而生

  西安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一开始便担负着“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职责,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提出后,又充当着国家层面布局建设的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域。近年来,园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2家、转化科技成果4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2项专利,有100多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诞生在这里。

  把科技成果融入市场是西高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20年间,西高新累计海内外上市企业39家,其中国内主板上市企业数占到全省的60%以上,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中西部高新区首位。2010年,西高新新增上市、上柜挂牌、辅导备案企业20家。其中,西电电气、陕鼓动力在A股上市,坚瑞消防、西安达刚等在创业板上市,高新区上市企业发展为39家,占全省的60%。

  对于西高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西安市副市长黄海清说:“在与资本市场对接及建设方面,西北的重点是陕西,陕西的重点在 西安,西安的重点在高新区……目前,西安金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非常好的阶段。近几年,金融资本的总量也已进入大幅增长期。可以说,在中西部城市中,金融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度西安排列第一。”

  做好科技与市场的红娘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肖良勇说:“跟高新区第一次接触是1992年,我还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教授,首先进的是高新区的孵化园,第一件事情就做好了,我们的天线打入了海军,现在占领天线市场95%以上,为国家节省外汇100亿,还引进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天线三维测试系统,离不开当初在西高新起步阶段的支持。”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增林说:“我来自西工大,当时看到我们很多科研成果和市场对接不起来,于是决定要在高新区创业。1999年创业的时候只有6000元钱,管委会领导到天和去的次数大概在50次以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天和在这里承担了3个国家863项目,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了近1000万元,还帮助我们在西安、省科技厅申请经费,这些钱让我们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渡过了难关。”

  像海天和天和一样,在西高新许多小企业经过一个综合产业孵化、科技企业加速,实现初创、成长、壮大的“三级跳”转变,科技创新实现了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有效实现了最为艰难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科技型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最需要的还是资金支持,除政府支持外,为帮助企业融入资本市场,西高新可以说提供了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正如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所讲:高新区要加大推动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与产业结合发展的力度,利用高新区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业已经较为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证券、担保、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类产业,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性金融服务市场,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区。促进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等获得发展资金,使高新区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来给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活动。

  在西高新2000平方米的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大厅里,为企业提供资源展示、技术交易、仪器共享、人才创业、科技政策、企业融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功能服务60多项。网上创新社区、在线技术交易、网上科技大集市等工作也已启动;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211工程”高校,与西北工研院等6个工研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这个新型平台助力科技企业寻求资金支持。

  多年来,高新区通过优化园区金融服务环境,吸引了大批金融机构入驻,形成颇具实力的金融生态:人行西安分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均在区内办公;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渣打银行西安分行等在内的16家驻陕银行的全国或区域总部入区,占驻陕银行总部的50%,22家驻陕商业银行在区内设立了80个支行,107个网点;还有陕国投、永安保险等证券、保险、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入区,西安高新区俨然成为西部的曼哈顿。

  1999年,西高新成立了陕西省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目前在册各类投资机构345家、注册资本总额100亿元,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66.87亿元。2009年,陕鼓动力等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69亿元,2010年,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陕西有色金属等5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额132.61亿元。2010年,西高新企业贷款余额265.4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担保机构为区内185家科技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担保总额共计8.4亿元,担保余额6.24亿元。

  据悉,目前高新区十五家具有“新三板”业务资格的券商已在园区开始工作,已有20多家企业和证券公司签订推荐进入新三板挂牌协议,正在进行申请材料的准备工作。赵红专说,高新区还正在着手筹划设立三只产业基金,注册基金10亿元的第一只基金已经正式成立。此外,高新区还计划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100亿元以上。相信三只产业基金的设立和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进一步扩大,将大大增加中小科技企业的造血功能。

  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和平台搭建,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聚集、融合和统筹,把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与市场紧密衔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体制机制与环境,事实证明,这场科技与市场的婚姻渐入佳境。

关闭窗口
平台简介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