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动态 | 领导动态 | 政策法规 | 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 | 股权交易 | 债务性融资 | 改制上市 | 案例介绍 | 考试认证 | 典范企业 | 担保融资 | 金融专家
 您的位置:首页 > 债务性融资政策 > 信息详情
地方债已达全国GDP近3成 政府变相融资推高风险

6月27 日,审计署发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 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GDP 的27%。

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隐含的意思是,中国政府债务的偿还压力短期内不会出现巨额风险。

但一位长期跟踪研究地方债务的学者透露,从现在开始到2013 年底,这10 万多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中,有超过一半将要陆续偿还。由于相当部分地方政府依赖于“土地财政”,在没有找到新的偿债渠道前,地方债务如果逾期偿还,不仅可能使中国金融系统陷入困境,也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变相搞银政合作的理财性产品,甚至还通过私募基金融资。融资渠道的不规范,把隐含的风险再度推高。

此外,为保证保障房顺利开工实现预期目标,国家发改委近期放开了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保障房发债的融资渠道,为地方债注入新的因素。

隐忧冲高

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 年底,有78 个市级和99 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 和3.56%。

目前中国政府债务余额约占同期全国GDP 的27%,再加上7.12 万亿元的国债余额,中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在45% 左右。

虽然以欧盟60% 的警戒线来说,中国距离这一警戒线尚有一段距离,但审计署报告也特别提醒,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还款压力,一旦无力偿还,将逼迫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来解决,从而推升通胀压力。

经济界人士认为,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地方债务问题。首要的隐忧是,债务的期限结构配置和流动性。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指出,地方债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这些债务的到期期限短和长期投资项目回收期之间的不匹配。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去重组这些债务的话,未来几年银行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实际风险。

眼下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在于,今明两年是一些平台贷款集中偿还的高峰期,但是一些涉及基建类的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都在几十年,而一般融资性平台贷款的期限都较短,存在贷款期限和投资收益期限错配的问题。

某国有银行风险部负责人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流动性风险,短期的问题。长期来看,有地方政府财政兜底和项目的长期收益为保障。

其次的隐忧是,危机会不会从一个点上突然“发难”?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记者表示,此次审计署公布的地方融资平台基本上是3:5:2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说,30% 融资平台没有问题,50% 有问题但是问题不大,20% 还本付息无望,这些就可能带来风险。

这些付息无望的地方会是哪里?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县一级政府,还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还债能力堪忧。这些地方的融资能力有限,债务的流动性较弱。

谢国忠表示,目前中国县级政府债务余额与年收入的比率在4 到5 倍是比较普遍的,有些甚至高达10 倍以上。如果是5 倍的债务,按照7% 的利息计算,相当于政府年收入的35% 要用来还息。“在这样情况下,还本就很困难了。因为政府收入还要应付日常的开支。”

危机将何时可能爆发?这是第三个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地方融资平台目前蕴含的风险没有完全暴露出来。

“过一两年房价往下走,土地卖不了高价,那时候风险才真正暴露。”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微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贺强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有胆量借下这么高额的债务,当初是将卖地收入计算在内的,但此轮房地产调控使卖地创收不那么方便了,也直接造成了目前的债务。今年前5 个月,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很明显,“土地财政”已经不能填补地方债务的缺口了。

这一模式也得到银行内部人士证实。“比如朝阳门有一块地我们觉得非常好,两年之内上市没问题,贷给他5 年,这种预期是好的。但是市场变了,政府不允许卖这块地了,这样就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某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说。

地方以土地和土地财政收入为抵押,借来大量的贷款,但现在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又需要更多的融资来填补。在资金面宽松时期,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借新还旧”的现象很普遍。但是随着银根收紧,一些地方政府另辟蹊径融资。

关闭窗口
平台简介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