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动态 | 领导动态 | 政策法规 | 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 | 股权交易 | 债务性融资 | 改制上市 | 案例介绍 | 考试认证 | 典范企业 | 担保融资 | 金融专家
 您的位置:首页 > 股权投资政策 > 信息详情
沙湖股权投资中心10日成立 催生新型金融业态

沙湖,园区湖东一个安静、秀美的风景湖。今年夏天,这个安静的风景湖泛起的涟漪频频引得全球金融界高度关注。

68日,位于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的中国最大规模人民币母基金、国创母基金首次出手,向国内四家VC人民币基金投资6.7亿元,一时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热点。

710日,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在园区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宣告成立,这是国内首家服务于千人计划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中国最智慧的大脑和最具眼光的风险资金融合,将裂变出怎样巨大的能量?世界为之期待。小小沙湖,为何能成为牵动世界目光的创投湖金融创新,正是这个湖撬动世界的支点。

现状:马太效应聚集281家金融类机构

金融业作为高端服务业代表,在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投湖的崛起,只是园区金融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实现创新发展的片段华章。

回顾园区发展,金融业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经济成果。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园区共引进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类机构281家,全区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多种金融业态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多元发展的格局,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高端是园区金融机构的共同特征。据了解,不少园区金融机构有着第一唯一之冠。例如,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是交通银行在全国设立的首家科技支行;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是全国首个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总部;今年3月落子园区的台湾台骏国际租赁公司,是去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签署后,第一家获准在大陆设立的台资租赁公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是全省首家科技小贷公司;今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成立,这是国开行国内首个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除此以外,星展银行、渣打银行、瑞穗银行等外资银行纷纷入驻园区,园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业发展高地。为何高端金融机构如此看好园区?也许答案不尽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园区CBD优质金融载体和服务已经产生马太效应,形成了强大的吸金磁场。圆融时代广场就是最好的例证,2009年,圆融时代广场整体亮相时,位于黄金位置的四幢写字楼还只有中国平安、中国民生银行等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入驻,现在周边完善的CBD配套和服务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圆融时代广场已成为园区金融机构密度最大的板块。仅2010年,园区就吸引了7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

创新金融保姆催生新型金融业态

抢占金融产业高点,园区不会满足于已经形成的传统金融领域为基础的金融业发展体系。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园区金融业未来发展牢牢锁定金融创新

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这样阐述金融创新:经济转型升级依靠科技驱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助推,如果仅有技术创新而缺乏金融创新,新兴产业就会放慢脚步,发展创新型经济,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缺一不可。

金融创新,园区早已迈出先行的脚步。

以股权投资产业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态园区已具备先发优势。目前,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已吸引股权投资管理团队20个,管理基金超过30只,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累计为260多家创新型企业提供了54.6亿元的股权投资。而总规模达600亿的国创母基金落户园区沙湖股权投资中心,更是让这个创投湖举世闻名。据了解,十二五期末,这里将集聚各类创投资本1200亿元,从而成为国内基金集聚度最高、人才集聚度最强、市场影响力最大、品牌美誉度最好的股权投资基金高地。

以科技金融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园区金融创新的又一重点。

就在很多人还不知道新三板为何物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把大力推进新三板作为一项核心工作。今年513日,区内又有15家本地企业与券商签订了新三板项目,至此,园区新三板储备企业库已达100多家。

园区为何热衷新三板”?马明龙的话很实在:目的是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上市解决融资难。

最新统计显示,园区目前已在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聚集了4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伴随着这些企业的高速发展,融资难接踵而至,国外有风险投资,国内则很稀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因此应运而生,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充当中小科技企业的金融保姆,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银行、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推动放心贷钱,让注重技术创新的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者逐渐学会怎么找钱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把园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形成覆盖中小企业各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链,营造创新型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在园区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金融保姆的出现,则意味着园区金融创新已跨入新阶段。

探索:政府买单培育金融人才

据了解,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是困扰上海等国内外大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要瓶颈。这样的瓶颈同样制约着园区金融业的发展。据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就业人口的比例占总就业人口的5%,上海该比例为3%,而园区该比例仅为1%

毗邻上海,园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与上海融合发展金融业的思路,刚刚强劲起飞的园区如何少走弯路、避免金融业发展的人才困境?园区开始了新探索。

今年1月,园区推出了金融人才培训政府买单的人才培训计划。该项目面向全市优秀大三、大四学生设立,经过网络申请、简历筛选、笔试和面试等环节选拔出首批200名学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强化训练。这次培训让我有机会和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认定。陈若华是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的应届毕业生,一次偶然的上网让他成为这个培训项目的首批学员,现在,他已经是苏州建设银行的一名新职员,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强化培训,受益匪浅是他最深刻的感受。政府买单的免费午餐,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金融行业中来,十二五期间,园区将通过更多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优秀金融专业人才加入园区。据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十二五期间园区金融从业人数将达到3万人,为此园区根据发展区域功能性金融服务中心的需要,制定金融人才需求导向目录,为目录范围内符合聘用条件的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此外,园区还在吸引留住金融人才、加强人才培育上下功夫,将通过完善生活环境和配套生活设施,保证金融人才的相对稳定和高效使用,提高金融人才对未来职业路径和生活水平的预期,利用各种方式留住人才。此外,十 二五期间,园区还将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推进人才本地化,实行政府、企业、学校合作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等院校在园区建立与现代金融相关的实习和研究基地等,搭建金融人才供需沟通的桥梁,提高金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关闭窗口
平台简介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