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9日在北京表示,当前人们普遍关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业务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以及民间融资活跃等问题。对于这些领域,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平台等多种方式融资,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审慎、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也埋下了一些风险隐患。
刘明康说,从去年至今,银监会按照“降旧控新”的精神,依据“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清理原则,推进平台贷款补正合同、追加有效抵质押物、增提拨备、提高资本占用成本,以有效降低风险。
他说,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万亿元,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26.9%,加上占GDP17%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和约占GDP6%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我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在50%左右,仍在60%的预警线以下,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
——从债务结构看,10.7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确有80%是银行的贷款,经过工作,大凡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的,均转为按正常商业贷款运作;剩下的仍按平台管理,不允许赖账,由平台对应的政府负责,配合债权行对相关债务补正合同和完善抵质押条件。
——从偿债条件看,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趋势未变,地方财政收入总体稳定,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从中长期来看,各级政府的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地方政府支出所形成的大量权属有许多属于有效资产,具有一定的变现能力。
“建立起大众看得到的清晰完整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并由此建立有市场约束的直接融资机制,这才是避免风险的根本办法。”刘明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