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动态 | 领导动态 | 政策法规 | 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 | 股权交易 | 债务性融资 | 改制上市 | 案例介绍 | 考试认证 | 典范企业 | 担保融资 | 金融专家
 您的位置:首页 > 活动公告 > 信息详情
科技金融需破解发展制约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提出,科技金融虽已破题,探索路上仍有诸多阻碍。比如科技型企业专利技术和无形资产缺乏流通渠道,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影响银行贷款积极性,等等。这些都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由推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工作。

科技保险也在为不少企业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险种涵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高新技术企业营业中断保险等,参保企业日益增多。

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后,其意大利客户提出滞后结款的要求,令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同意将承担风险,不同意将失去客户。在政府的引导下,保险公司及时为吉锐承担了100万美元的风险敞口,支持企业大胆赊销。没有了后顾之忧,吉锐当年对该客户的出口比上一年增长了20倍,占企业总出口额的21%。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依靠两方面作用,一是政府发挥扶持、引导作用,二是多元化的中介服务机构。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上述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可从完善征信体系、增加税收鼓励等方面着手,完善科技企业融资环境。

首先是增加并完善担保机构。当前,银行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担保机构有助于增强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其次是促进科技成果流通。虽然已有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对科技企业进行贷款,但银行的顾虑依然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一旦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变现知识产权非常困难。如果能有专业技术市场,帮助企业和银行实现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变现,银行就可以放开手脚。

第三是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对科技企业来说,信用贷款是最便捷有效的融资方式。但目前我国企业征信系统的信息较为狭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不能得到银行的认同,银行往往要单独对企业进行评价,增加了双方的成本。

虽然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但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各地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也不高。重复建设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没有起到全面覆盖信用记录的作用。业内呼吁,应该打破地域、行业壁垒,由国家统一牵头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是增加税收鼓励。创投公司的经营风险比较高,失败次数可能远远多于成功,因此很多国家对创投公司进行税收减免。此外,我国非常缺乏具备科技创业投资能力的专业人才。业内呼吁,对这类个人和企业,可考虑给予税收优惠,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科技投资。

关闭窗口
平台简介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