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动态 | 领导动态 | 政策法规 | 投融资服务 | 股权投资 | 股权交易 | 债务性融资 | 改制上市 | 案例介绍 | 考试认证 | 典范企业 | 担保融资 | 金融专家
 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介绍 > 信息详情
深圳牛!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

深圳牛!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
股权质押的地雷怎么拆解?深圳市政府要“开风气之先”。

上证报多方了解获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深圳已设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国资委、金融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此外,深圳还将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实施资管新规、支持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引导商业银行不轻易抽贷断贷等,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打出股债组合拳
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据了解,为快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危机,此次深圳有关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股债组合拳方式,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本次‘驰援’是建立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方式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向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困难。”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通过债权方式化解平仓压力,将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等作为管理机构来执行,管理机构通过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两种方式实现收益。“政府对相关利率的‘指导价’为不超过9%。”上述人士透露。
 
股权方式方面,则由深圳国资委旗下的鲲鹏基金等国资投资平台来执行。国资平台将发起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一定比例放大,以股权收购方式缓解实际控制人资金流动性压力。
 
“基金购买股票原则上不以控股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东,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管理机构与实际控制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控制人赎回股票,实现退出。”有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告诉上证报。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所涉及资金,目前暂由深圳国资委协调出资,但会在明年财政预算中弥补。
 
数百亿资金到位
首批获助企业或超20家
 
据上证报了解, 目前“风险共济”资金已经到位,政府出资的部分或高达数百亿。而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被“驰援”具体对象由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管理机构按照市场机制和专业判断自行遴选,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目前,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深圳国资平台已经在与首批获“驰援”企业协商具体事宜。
 
据统计,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2018年8月20日,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占比70%。
 
事实上,在“风险共济”方案出台之前,深圳市国资已经有过出手案例。

今年8月份,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受让饶陆华持有的科陆电子1.52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78%),成为科陆电子第二大股东,大大缓解了科陆电子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今年5月份以来,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也先后宣布获深圳国资入股。
 
在低迷的市道里如何共克时艰?深圳市政府开创式的共济模式值得点赞。

 

关闭窗口
平台简介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