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以“金融人才发展引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集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动能”为议题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人才议题在京举行。会上,“数字化”被频繁提及,成为议题内容的重要关键词。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要素聚集、数字赋能的环境创新,构建北京人才高地中的数字金融人才支点,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人才强国政策融合共进;建设“头部企业”成为“数字人才航母”,引领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快速走上数字化新路,形成人力资源开发数字化转型的“混合舰队” ;努力打造金融街“人才雁阵”,让世界一流的金融人才,高水平资产管理人才、数字金融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在政策支持中释放潜能。
“数字化转型是现在大型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人才。”中国工商银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杨亮在演讲中提到,他们这几年也在重点引进具有数字化相关背景的人才,既有数字化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又懂银行的专业知识。现在这种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在银行业里面非常受欢迎。
从过去的互联网时代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时代,整个社会或者经济经历了非常大的变迁。如今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数据表明,到2021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39.8%,尤其是在当下的疫情期间,起到了经济的“加速器”和“稳定器”的作用。2021年产业的数字化规模也达到37.18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表示,金融业本身就是数字属性非常明确的行业。从特征上看,金融机构逐渐科技化,比如支付、资管、风险控制等具体业务越来越智能化;金融监管越来越自动化,比如用算法和高频交易来抓取内幕交易。金融资产越来越数字化,比如数字货币。
金融机构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转变也使得金融人才的内涵或者定义发生变化。张学勇认为,这就要求金融人才要具有金融数字战略的分析能力;金融数字的科学研究能力;金融数字挖掘分析能力。
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过程,张学勇提出了“金融+科技”的理念,要从文科人才培养的范式转变成文科、理科、工科交叉人才培养的范式。不仅要打造过去传统的人才,还要打造金融工程师,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坐下来就能够写代码,还可以写报告,还能设计产品,还能实施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希望打造的人才。”
据北京市西城区组织部部长唐行安介绍,今年以来,全区新引进金融机构50家,注册规模合计2471.8亿元,为1350余名金融人才办理工作居住证,兑现金融产业政策资金超6亿元。还积极充实整合人才工作力量,成立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才发展中心”。
西城区在国家人才战略布局中致力于打造金融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地。2022年,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举办HICOOL2022全球创业大赛金融科技赛道初赛,发布《西城区HICOOL大赛人才及创业项目落地支持办法》,从工商注册、资金补助、促进奖励、投融资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16条政策措施,推进优质金融科技和泛科技项目在西城区落地,为优质科创项目发展、优秀金科人才聚集提供更好服务。
论坛现场,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市西城区委、西城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才咨询服务机构协会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各方承诺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专业机构、高校院所和社会组织等各方优势,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构建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机制,搭建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打造有机协同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及人才培养生态链(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