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下午,北大教育论坛第266讲在教育学院1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担任与谈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主讲人和与谈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教授到场交流,来自北京大学的90余位师生参与了活动。
随后,王义遒以《探索新型一流综合大学——跟丁石孙校长办北大》为题,以北京大学的历史发展为主线,生动讲述了北京大学探索新型一流综合大学的实践之路。
第一部分是“院系调整前的‘老北大’”。王义遒教授从京师大学堂开始介绍了北大的办学历史。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首任校长严复主张“体用一致”,对北大影响深远。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此,北大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方。1937年全面抗战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南迁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第二部分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王义遒从调整情况、综合大学使命、调整后学科的基本设置、全面学习苏联教学制度与方法、执行结果与优缺点、对北大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这段历史。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我国高等教育较快适应了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形势与任务,为各行业领域提供了对口专业人才,同时使得北大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第三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改革”。王义遒重点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北大在丁石孙校长带领下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与内容。一是学科结构调整。早期的学科结构调整强调要面向四个现代化、向经济与国防建设靠拢。在此背景下,丁石孙校长提出建文理工结合的交叉融合科研中心等。二是教学改革。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下,丁石孙校长主张修订教学计划,改变培养目标,设立双学士、允许转系和转专业、减少必修课和增设选修课,推动因材施教。1988年,北大提出建设新型综合大学设想,增设学科,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三是科研与科技开发改革。丁石孙校长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其支持下,王义遒参与创建了15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第四部分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设想”。1986年8月底,丁石孙校长在全校干部会上宣布了北大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设想。
王义遒从上述四个部分讲述了北大探索综合型大学的过程。随后,林建华教授就“探索新型综合型大学”分享自己的看法。他提到,丁石孙、王义遒等老一辈校领导为北大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后,学校沿着丁石孙等老一辈校领导的大方向,进一步研究部署,认为北大在学科布局上的新增长点,应当是前沿和交叉学科。因此,在“985工程”二期中,学校提出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建设方针。随后,林建华校长从欧美的高等教育出发,提出中国办综合型大学既要立足基本国情,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做好与国际顶级学府相同的基础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水平。林建华校长指出,今天是一个知识开放性的时代,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特征,认真思考如何办好综合型大学这个问题。
最后,与会人员针对讲座内容进行提问,涉及医学教育、北大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改效果等多个方面,王义遒教授和林建华教授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各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