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介绍   新闻动态   领导动态   人才入库   入库查询   人才注册   行业专家   交流会议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公告通知
  图片新闻
客户服务    更多>>>

010 53392692;  13522178372

Guojinzx2010@govjrhr.cn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1+N”合力 优化人才“引育用留”

日前,梅州首个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落户梅县区雁洋镇。这既是梅县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的又一成果,也是青年人才下沉一线,为梅县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的有力实践。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梅县区结合梅州市“青梅计划”“金谷计划”“鸿雁计划”“宗匠计划”“桂竹计划”等人才引育“1+N”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入县下乡机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梅县区加快建好“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积蓄磅礴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许文浩通讯员廖超群蓝家乐冯森达王雅傅思林

  引进紧缺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步入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李金柚”)的小柚果干燥车间,柚果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李金柚综合部经理、高级工程师古秋明正手捧干燥后的产品仔细观察,确保用于提取柚苷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古秋明是梅县本地人,先后在东莞、深圳等湾区城市工作,从事工业自动化行业20余年。2021年他作为梅州市急需紧缺人才被引进到梅县区企业李金柚工作。从工业跨界到农业,带着20多年的在外打拼经验回乡,吸引古秋明的不仅是乡土情结,更是家乡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化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产业化需要机械化和自动化。”古秋明告诉记者,梅县金柚种植规模大、基础好,他希望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促进金柚产业化的发展服务。

  李金柚通过引进古秋明这样的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了人才的跨界融合。古秋明不仅拥有丰富的工业自动化从业经验,而且他的加入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他的经历和专业知识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为李金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古秋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展金柚成熟果精细化分解加工的研发工作,这包括开发新的设备和技术来提高金柚各部分的分离和加工效率。通过分解金柚的果皮和果肉、果核等不同部分,可以产生出多样化的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

  围绕金柚、高端铜箔、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人才需求,梅县区大力引进一批促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急需的紧缺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紧缺领军人才,根据人才实力、项目创新性和引才企业情况等综合指标,按三个档次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8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

  企业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高端人才到梅县就业需有对应平台让其施展拳脚。为此,梅县区支持建设一批标杆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遴选和推荐一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同时,实施产业孵化集群培育、特色孵化载体提升、在孵企业“量质双升”、创业导师“扩容提质”、创新创业金融支撑等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完善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培育技术能手增添发展动力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庆达科技”)的实验室中,高强正在认真核对空调电机测试的每一项参数。每当有新的电机产品需要交付时,他都要对这些小巧精细的部件做多项测试,确保其质量过关。

  与许多年轻人一样,曾经的高强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在湾区城市工作多年后经朋友推荐来到了梅县区的庆达科技工作。“来到梅县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客家人的热情好客让我留了下来。”高强说。

  高强认为,相比于大城市较快的工作节奏和较大的生活压力,庆达科技给予了高强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在这里,我可以结合客户需求和自身想法设计不同的产品,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公司也经常组织活动并为员工提供生活便利和补贴,让我一个外地人也能快速融入环境。”

  目前,高强已成为庆达科技技术部核心人员,多次带领团队攻克在空调电机领域的困点难点,以突破传统思维构造新技术新工艺,被公司评为五四先进青年工作者及年度优秀员工,协同团队力量帮助庆达科技在国家高新、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领域完成资质认定。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基。为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梅县区构建“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施“乡村工匠”培养行动,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加强产业工人、农村建筑工匠、高素质精勤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和远程职业培训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训网络。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基地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经费支持。

  鼓励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

  食材自种自养的厨乡餐馆、主题各异的傍山小木屋民宿、时令及特色果蔬采摘区、游乐设施丰富的厨乡农场……每逢节假日,城东镇玉水村的小蛮牛综合体总会迎来不少游客。

  2019年底,该村乡贤杨伟君响应当地号召回乡创业,一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厨乡+现代农业+特色餐饮+休闲文旅”为发展思路的田园综合体落地玉水村,取名为“小蛮牛”。带着父辈的期盼,杨伟君的儿子杨扬从深圳回到老家,成为小蛮牛田园综合体的90后“掌门人”和玉水村“产业村长”。

  “我们玉水村本就是远近闻名的厨师之乡。我想利用好家乡的资源,通过开办田园综合体的方式进一步打响厨师之乡的品牌,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扬说。

  杨伟君和杨扬是梅县众多返乡创业者的一个缩影。为吸引更多人返乡和前来投资创业,梅县区依托县、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县级返乡入乡创业顾问团、创业导师(专家)库,组建镇级返乡入乡创业服务队,设立村级返乡入乡创业联络员,充实创业导师志愿团队,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政务咨询、创业参谋、平台搭建、法律维权等服务。

  此外,为提升人才创业能力,梅县区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

  紧密结合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需求,依托院校、各级人才驿站及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创新“课堂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培训+专业技能”等模式,开发一批创业(培训)实训项目,经评审认定的项目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推广培训下乡入村、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相关

  2023年梅县引育人才

  成绩单

  过去一年,梅县区引进和培育人才10744人,其中新引进人才2416人,新培育人才4953人,新认定3375人。

  扩大总量

  吸引青年学生留梅就业

  举办“市人才政策宣传月”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梅县技工学校、梅县第一职校毕业生留梅就业356人,占2023年毕业生总数59%。粤东医院意向性签约中山大学应届毕业生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人。

  开展“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返乡大学生寒假基层行、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34名在读博士、硕士、本科生来梅参观考察、就业创业,并建立梅县籍在读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库5014人。

  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共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高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大力推动“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共招募142名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人才驿站作用,及时推送梅县区就业资讯、人才政策等信息1万多次。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专窗,办理高层次人才认定申报197人。开展“春暖梅县”“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场,287家企业提供岗位10790个次,求职人数高达10111人次。

  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32个,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71人。面向全区征集创业项目99个,推介创业项目121次。

  盘活存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依托全区26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服务站点和19家镇级、150家村级电商服务点,培养60名网红直播带货人,着力提升160名农民业务技能水平。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60场次,培养农民网红和农村电商人才3000多人,鼓励引导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留梅返梅自主创业101人。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527人,其中粤菜师傅工程155人、南粤家政工程712人,农村电商180人、低压电工培训480人。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512人次,发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677人次,发放金额278.04万元。

  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1205人,同时按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要求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推荐上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7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43人,申报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各级职称评审及评审认定共269人。

  组织学前教育教师、基础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骨干教师、教师职业等培训5场次,培育中小学教师人才3500多人。完善“区管校聘”改革管理制度,以教师节为节点,表彰年度教育工作先进人才470名。实施全科医生培训,培育中、西医全科医生32名。订单式定向培养农村医生22名。

  在镇、村致富能人中选育第一批35名“产业村长”,推动产业人才更多流向农村。精心组建2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和实施新品种培育,服务农业企业50多场次,为农民解决种养殖问题200多例。创新建立“金融村官”机制,全力打造“农商银行

  上一篇: 何立峰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上要求 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
  下一篇: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缺乏金融人才
 


友情链接:建设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银监会  国家工信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发改委  国家财政部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务院法制办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证监会  财经CCTV-2  经济与法  CCTV-新闻1+1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  法制日报 中国银行业协会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金融职业认证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认证 中国金融人才入库等级证书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认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