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介绍   新闻动态   领导动态   人才入库   入库查询   人才注册   行业专家   交流会议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公告通知
  图片新闻
客户服务    更多>>>

010 53392692;  13522178372

Guojinzx2010@govjrhr.cn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报告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基于新时代我国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到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的成果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可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解决好质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主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是量的积累问题,那么当我们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好质的问题,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过程中推动量的合理增长。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才能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真正做到“强起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扩展开来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战略指针,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风险挑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路径。而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系统总结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新阶段新征程,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系统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新变化,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面向各个方面的主要制约,把科学理论的强大思想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和生动实践,加快推动各领域工作转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新轨道,不断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确保到2035年如期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

二、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战略决定金融发展战略。既然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那么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改革发展也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们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入手,进一步讨论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些重大理论判断深刻揭示了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金融之于经济,起到的是辅助性、服务性、支撑性的作用,通过利用金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媒介功能来助力经济繁荣与稳定,通过发挥连接供求的桥梁和组织资源的作用来修复经济失衡,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如果偏离实体经济需要来搞规避监管的所谓“金融创新”,极易出现资金体内空转和经济脱实向虚,阻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经济之于金融,起到的则是决定性作用,是决定其能否兴旺强盛的第一性、主导性、基础性因素;没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运行做支撑,金融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会导致实体产业回报率大幅下降,供需循环不畅,使得金融业缺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动力,加大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

用上述科学理论来分析梳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百余年生动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伟大探索。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路径是,首先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发展出大量新型机构和各类主体,激发金融体系活力,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在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之后,再着手推动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媒介化、市场化,继而推动金融宏观调控体制和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等基础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一定的政府干预力度,以确保经济金融体系总体保持平稳,不发生经济社会危机;一方面不断强化市场力量,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为新业态、新机制的引入创造条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这种稳中求进的转型策略,确保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确保了金融转型的帕累托改进或卡尔多改进性质,有效减少了转型的阻力。

经过长期努力和接续奋斗,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持续增强,储蓄源源不断地通过金融体系转化为投资,资金的有效供给不断增加,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稳步提升,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的现实背景之下,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必须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主题。由于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2035年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也应成为金融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支持经济稳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基本导向,以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尽快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三、新发展阶段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路径

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根本遵循,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从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增强适应性,就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努力发挥好金融的资源配置媒介作用,使得金融发展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来带动劳动、技术、土地、数据等各类实体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迈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从而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提高竞争力,就是要将金融视为国家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以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宏观调控能力强、金融韧性好等优势,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金融体系,以金融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普惠性,就是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既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包容性,又有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战略目标明确之后,接下来的主要问题就是战略路径选择。首先,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采用实体经济与金融两分法来观察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中形形色色的风险点,大体是以下三类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在实体经济内部,结构性问题长期积累,投资回报率下降,构成金融风险滋生的土壤;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金融制度与金融结构存在错位,导致金融体系内部的自我循环不断强化;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归结起来,上述因素均属于来自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这表明,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不是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足,而是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破解这些难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同时从实体经济、金融和二者的关联机制三个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注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二要完成金融体系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转向效率改进、质量提升、竞争力提高的新方位;三要疏通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循环,消除堵点,降低交易成本。三管齐下,综合施策,方能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血脉畅通,激发肌体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换言之,促进经济金融共生共荣,不仅需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同样也需要金融体系自身从供给侧实施变革,激发活力。既然金融体系的短板和不足主要是在供给侧;既然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我国金融服务的供给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那么,从供给侧的结构问题入手深化金融改革,便成为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四、新发展阶段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重点

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入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关键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稳定经济增长。还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财政资金投放、国债管理、国库现金管理、重大风险处置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调控合力,切实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能。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要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的一体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使金融资本的动员和配置活动更好地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周期性特征和技术特性相匹配,从而推动科技进步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变革和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动力,稳妥发展金融科技,推动科技向善。

——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为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充分展现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减排担当。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转型金融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明确的绿色项目和转型行业支持目录与可操作性的落地标准,对不同主体或活动,设置差异化门槛标准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推广转型信托、绿色保险、以转型资产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逐步建立适用于中国的转型金融支持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更为安全的发展。金融安全是金融发展的底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性考量。近期在俄乌冲突中出现的各种“金融武器化”现象进一步凸显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争夺在金融产品定价、数据治理、金融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均是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鉴于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极端重要性,要从准入机制、治理结构、业务规则、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系统安全、数据标准、信息披露、隐私保护、审查评估与处罚等方面入手,全面强固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着力解决普惠金融普而不惠的问题,切实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要充分认识全球化、金融化、数字化给资本扩张与分配失衡所带来的时代之题,把握好再分配政策与激励政策的平衡,持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避免财富积累过程中的过度分化。

——高质量发展要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支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发挥党在金融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在新设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等制度框架之下,不断健全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力维护金融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国家财税金融创新研究院陈玉荣)。

  上一篇: 重大市场布局,五大建筑央企新成立14家分公司
  下一篇: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缺乏金融人才
 


友情链接:建设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银监会  国家工信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发改委  国家财政部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务院法制办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证监会  财经CCTV-2  经济与法  CCTV-新闻1+1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  法制日报 中国银行业协会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金融职业认证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认证 中国金融人才入库等级证书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认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