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信良
谈到担保业,他坦承中国担保业不够健康而且人才缺乏,认为中国百姓十年后会知道什么时候去找银行,什么时候找担保公司……在亚太金融论坛,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主任、全国担保委秘书长张信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爷爷教育他待人公平
作为爱国将军张本联的孙子,张信良说自己小时候,爷爷常会给他讲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事。“爷爷常教育我待人公平公正。在他自己的经历中,只有公平待人才能你为别人所想,别人为你所想。他常说,长征路中,中国共产党选拔人才、对待老百姓是公平公正,才得到了民心。”
张信良说自己从爷爷身上还悟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努力、不断学习,就会不断地超越。”至于为何走上担保业,张信良说是在实践中找到了这条路。“我是学金融出身,第一份工作是在银行。在工作中我发现,市场中需要担保这样的一个信用载体,但中国没有这个载体,而在国外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了,我觉得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担保业十年后会普及
作为普通老百姓,一提到担保,首先想到的是风险性,甚至对其不了解。“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银行?是因为它的信用等级比较高。之所以出现担保,就是信用等级增生的问题。”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很多专业人士意识到银行的信用不是百分百值得信赖的,还应该有第三方做担保,增加银行的信用等级。“美国和中国的体制不一样,美国是个发展了200年的金融大国,金融衍生工具做得太大,市场完全放开。在中国,这些还没开始,是个慢慢发展的过程,是带有政府监管的。”张信良说,中国在未来十年内,组合金融衍生工具,做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稳定是没有问题的。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再过十年,担保业会像现在的银行业,老百姓知道什么时候去找银行,什么时候找担保公司。比如,向银行贷款融资, 因不符合银行的条件,而贷不到款,可以由担保公司追加信用等级,以第三方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
中国担保业不够健康
由于担保业在中国刚起步,还时常出现用担保公司放高利贷的情况,或者很多人把担保业作为典当业来做。“现在担保业还没有银行业和保险业那么健康有序,导致其不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诚信系统的问题。”张信良说,以担保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来说,银监会已出台六号令对其规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有个完善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国内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得太快,但是制度跟进得不够,导致监管的缺乏;以及社会对担保不了解,以为担保业就是融资担保业,而不知道还有科技担保、财政担保这样的非融资担保,错误的认识导致担保业的错误发展。
担保业人才缺口很大
“中国的担保业人才很紧缺。”张信良说,目前,中国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一万多家,以每家20人左右来算,需要十多万担保业人才。“担保业人才的工资待遇都很不错,即使做客户调查、客户筛选的最基层员工,年薪也在5万—8万的水平。”
但是,现在中国真正从事担保业的人才不到1万人。而且,这些人才并不专业,他们有来自银行业、证券业,甚至来自二手房公司的,或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除了银行业的,这些人的风险意识不是很强。”
“担保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张信良举例,高科技担保人才需要既具备金融担保知识,又具有科技知识,还要有分析能力。“中国对担保业的新型人才培养还是跟不上。”
张信良简介: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主任、国家金融人才国际发展战略课题领导小组执行秘书长,全国担保委秘书长,国家金融界高级研究员、特高级专家、国际金融界观察员。系中共红色著名爱国将军张本联同志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