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人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人才培养根本标准,强调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深入学习讲话关于人才培养和建设的新思想、新阐述,对于深入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建设规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才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体现在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竞争体现在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上。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拥有一批掌握高科技并善于将科技成果运用于经济发展的人才,就能赢得主动。对于我国而言,要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举步维艰,必须面对科技发展的新浪潮,在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具有领军素质的拔尖人才上有新的举措,并将他们推到改革发展的前沿,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实现目标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的转变要依靠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来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为此,我们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在创新型国家中重要地位,通过人才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我国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面对着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强烈呼唤。我们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使命,真正实现山青水绿,就必须在第一资源的维护和运用上下足功夫,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把握优秀人才的标准
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是要以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目标。这是由当代实践的丰富性、系统性和科学发展相互交融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今实践行为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竞争风险性,必然内在要求人才在现实实践中能够善于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如果我们培养的人,知情意分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就不能在实践中有所作为。科学正朝着人文与自然相互交汇、传统与现代相互贯通的趋势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全面把握人类知识发展的本质,在开放性交互性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感悟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现实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凡是学有所成能胜大任的人,必定是知识面丰富,知情意统一、既有大智慧更有大胸襟的人。
将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是对人才价值评价的根本问题。一个人能适应社会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能够展现自身的才华,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人才。人类探索自然、社会和自身思维规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建构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知识体系运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事业中。
促进社会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是内在关联的。当今中国,人才只有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才称得上是优秀人才。同时,社会发展需要又在不断地提高优秀人才的标准。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积极探索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的关怀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