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需求定位国际教育
从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到现在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国际教育就是要把先进的教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市场产业需求融为一体。
记者:国际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王府学校早在2003年就踏上国际教育道路,可以说争当了教育改革的先锋。当时,你是出于何种考虑选择国际教育?
王广发:我过去是做产业的,当时迫切感觉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与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迫不及待地需要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标准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寻求“走出去,引进来”的教育理念。因此,王府学校建校伊始就走上特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道路。
记者:你是从产业需求的角度倒推人才要求,从而打通学校培养和产业需求的不同环节。
王广发:没错。我是先定位人才需求,再考虑教育标准。在王府学校,已经结束了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我们的定位是围绕人才时代培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知道什么产业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人才需要什么知识结构,什么知识结构需要什么教育,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人才事业链,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多赢。所以教育发展亟待转型,教师转型、校长转型需将先进的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市场需求融为一体,这是教育改革的最根本问题。
美国很多专家对我们这套理念很认可,这与他们培养人才的标准是接轨的。美国高校是围绕培养人才设置专业,办教育不完全从教育角度出发,也从产业方面思考。所以,美国很多大学校长精通产业。
全方位与国际接轨
国际教育,不是简单地引进课程,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考试标准、教师标准、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满足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记者:王府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进入世界前100名高校,你们是如何取得这一成绩的?
王广发: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抓住教师就牵住了“牛鼻子”。我们一方面把美国著名专家引进来,给全校教师进行一年多次的培训。同时,把教师送出去,作为助教深入国外课堂,深度体验发达国家先进的教法和课程,以此造就教师的国际教学能力。最近我校42名教师刚从哈佛大学、北卡大学和美国大学理事会举办的AP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世界交流活动回来。
另一方面,抓教研活动和示范课。我们邀请美国大学理事会、ETS(美国教育考试中心)课程专家到学校“推门听课”——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进教室听课,并采用国际标准对老师进行全方位评估。教师们压力很大,当然成长也很快。目前王府学校已达到实施国际教育的优质师资配置:40%外教、40%海归、20%双语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