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
|
|
010 53392692; 13522178372
Guojinzx2010@govjrhr.cn
|
|
|
以人才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
人才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强县战略的关键环节。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区来讲,引才难,留才更难。如何做好当前的人才工作,突破人才“瓶颈”制约,使之走向良性循环轨道,以人才的大开发推动社会的大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科学制定规划,统筹人才开发
科学制定人才规划。人才工作规划是前提,人才工作发展的方向,取决于人才规划制定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县情实际。为此,泗水县专门抽调精干人员,深入机关、农村、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人才现状,形成了《泗水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时,将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形成规划科学,分工明确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筹人才开发。“乡土人才”是经济欠发达县区最基本、资源最丰富、最贴近县情实际的人才,不仅要发挥好高层次人才作用,还要兼顾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发挥。要统筹人才工作,深入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运营机制,形成大人才格局。
突出人才工作重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区,因经济总量、环境条件、平台建设等客观因素,不可能立即吸引很多高层次人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泗水县充分考虑县情,今年将重点实施四项人才引进工程,一是“百人计划”工程,计划五年内引进1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充实各级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二是合同制引进人才工程,对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给予资金补助,签订回县服务合同。三是人才首席制工程,评选首席专家、首席技师、首席乡土人才,发挥优秀人才带动效应;分批次聘用在经济、金融、科技等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政府顾问,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四是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围绕食品加工、机械、包装印刷、建材、医药化工和造纸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引进和培养亟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抓住关键环节,健全完善机制
创新培养机制。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2008年以来先后选派216名党政人才到“三重五线”、项目组、推进组等进行锻炼,达到了增长才干、培养能力的目的。依托社会培训团体、高校师资优势及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开展远程技能培训。泗水县连续两年选派17名科技人才到清华、山大学习培训。今年出台了《关于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参加EMBA学习的意见》,与企业共同承担培训费用,鼓励企业负责人到高校参加学习;计划选派30余名优秀企业家到浙江大学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开拓创新意识和科学运作企业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创建作用发挥平台机制。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区,在硬环境上不可能超过发达县区,只有在软环境的建设上下功夫,要积极探索柔性引进人才途径,通过人才租赁、兼职合作、短期聘任、技术入股等形式予以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扶持,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创业。对取得重大成果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切实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从感情和人文关怀上留住人才。
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的原则,把选拔使用人才的学历、资历取向转变到能力、业绩取向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泗水县针对县情和农村实际,制定出台了《六大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办法》和《首席专家、首席技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突出了实际需要,为本土现有人才的认定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推动合力
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出台根本性、原则性、可操作性强的有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意见,鼓励企业、部门自主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工作调查研究,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指导实施各项人才重点工程。要制定完善人才工作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到对各部门单位的综合考核中去。
部门要密切配合。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定期研究人才工作。要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列为党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项目,把人才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传递压力,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合力。
营造人才良性发展环境。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成果展示等有效方式宣传介绍人才工作成效、相关优惠政策等,广泛吸引人才。要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才典型,建立典型培树库,实施人情关怀,用真情留住人才。要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发挥人才作用的载体,通过各项措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人才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