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市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北京的发展越来越倚重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牛有成是在北京举行的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上说这番话的。记者最近在北京市相关部门的采访中也强烈感受到,北京确实“求才若渴”。
打造人才“发展极”
事实上,北京市充分利用中国国庆期间众多海外侨胞聚集北京的机会,充分传达了这一信息。
在国庆期间,北京市举办了8场与“人才”有关的大型活动。其中有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人才特区“创新驱动”成果展览会暨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海外华侨华人北京行”系列参观考察活动、“汇聚京华、创新创业、共谋发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这些活动,不但详实地向海外华侨华人介绍北京,阐述北京的人才战略,而且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北京利用人才的状况。
近年来,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目标后,颁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快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平台和人才服务体系。为了大力聚集全球范围的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实行一系列鼓励海外人才来京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北京地区有418人入选“千人计划”、227人入选“海聚工程”。
今年3月,北京市开始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并在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结汇等方面,明确了13项特殊政策,在创新资源整合、科技金融合作体系构建、科研成果转化扶持等方面,构建了一系列特殊机制。
北京市在人才特区着力打造两个“发展极”: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这两个“城”将成为创新要素高度活跃、产业项目高度密集的人才创新区域。同时,人才特区还有一批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项目,为各类人才发展搭建平台。
到海外寻访人才
为顺利打造两个“发展极”,北京市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到海外寻访人才。
牛有成说:“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与各界海外人才的联系,先后在美国纽约、硅谷,德国斯图加特、慕尼黑举办了海外人才招聘会、聚贤会等活动,与近千名海外人才深入交流,让大家了解北京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建立了驻香港、硅谷、伦敦、东京、慕尼黑等7个人才联络处,加强与驻外使领馆、专业协会等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延伸寻访人才的触角。”
在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海外精英济济一堂。牛有成更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他殷切地表示,希望与海外学人、华侨华人建立联系、深化合作。
为回应牛有成的呼唤,英国华人金融家协会会长厉彦民表示,“我们虽然生活在海外,但为祖(籍)国服务的心愿不曾改变,我们都想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北京市侨办主任李印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侨办要积极发挥侨务优势,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多种形式回国创新创业。同时,要加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寻访。
多元化引进人才
“到2015年,中关村将聚集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的5万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说,“北京市从今年开始,集成了全市每年100亿元的支持资金,支持人才创业和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也就是5年投入500亿元。”
如何看待北京的人才引进、使用和相关政策?在“汇聚京华、创新创业、共谋发展”为主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40多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日本关西计算机工程师协会会长范秦寅表示,协会和在日华人的其他协会交流比较多,可以为北京提供多方面的人才信息。他说:“这是我们华侨华人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朱朝宏是欧洲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法人代表秘书长。他说:“现在德国和欧洲的中国人,绝大部分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如果让他们放弃所有,只身回国,的确有一些为难和不便之处。能否把兼顾两边的思路再进一步地扩大化、规范化,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北京效力。”他建议,北京的人才引进应该进一步地灵活化和多元化。
英国中英人才交流协会理事长焦建功说,应当“从国际人才引进法律来看中国人才引进的法律问题”。他认为,在“十二五”规划中,北京已从重点引进人才转向聚集人才,所以人才的管理应由政策引导朝法制化方向发展,人才的引进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的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