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介绍   新闻动态   领导动态   人才入库   入库查询   人才注册   行业专家   交流会议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国家法规
  部委法规
  地方政府法规
  行业法规
客户服务    更多>>>

010 53392692;  13522178372

Guojinzx2010@govjrhr.cn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家法规 -> 新闻列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核心观点: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既保证了改革的明确方向,又确保了改革措施能够精准地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需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黄燕芬 杨宜勇
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也不能例外。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纵观中国46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党在各项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
新时代改革是如何坚持目标导向的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目标导向是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导向是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顺利实现。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证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奋斗目标,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高效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目标。而通过改革开放,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目标导向的成功经验有:一是在初期,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乡村振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在新时代
改革开放中,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改革策略,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政策的落实和效果的实现。
新时代改革是如何坚持问题导向的
中国共产党从来不回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旨在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问题导向意味着将解决问题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是确保改革能够精准、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能够帮助我们精准地识别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改革开放的精准定位,从而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导向,我们能够针对问题的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总而言之,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问题导向有利于推动全面发展,通过解决关键问题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经验有:一是增强问题意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及时发现并识别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比如面对环境问题,党和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等方式,中国为全球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聚焦关键问题。在识别出关键问题后,我们需要将这些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集中力量进行解决。这包括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管等。比如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政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创新解决方式。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解决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四是跟踪评估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跟踪评估改革的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何进一步贯彻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做好实际工作,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精准、效果显著的关键。目标是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涉及改革的价值观。所谓目标导向,就是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制定改革策略和措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目标导向强调规划性和方向性,是改革开放的“指南针”。坚持目标导向,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未来改革开放中,这个目标应该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从而避免迷失方向或者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要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解决问题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导向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改革开放的“催化剂”。问题的存在也为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必须学会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改革措施时,既要考虑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又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群众需求,从而制定出既符合改革目标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改革目标、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制定精准施策措施、加强过程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高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具体说来,第一,在初期,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愿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第二,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找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制定改革措施提供依据。第三,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制定精准的改革措施,确保措施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要确保这些措施与目标导向相一致,符合整体发展规划。第四,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目标和问题的变化对改革措施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一方面,随着目标的逐步实现和环境的变化,可能需要对原定的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出现,也需要对改革措施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完善。这种动态调整与优化也是确保改革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总而言之,目标导向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导向具有战术性和针对性。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既保证了改革的明确方向,又确保了改革措施能够精准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需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陈玉荣)。
  上一篇: 四部门、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友情链接:建设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银监会  国家工信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发改委  国家财政部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务院法制办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证监会  财经CCTV-2  经济与法  CCTV-新闻1+1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  法制日报 中国银行业协会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 金融职业认证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认证 中国金融人才入库等级证书 注册担保风险管理师认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