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名外籍学生正在查阅资料
如果问一位新加坡人:新加坡有什么?你多半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新加坡什么都没有,只有人才。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行列中,新加坡稳居前三名。从最早的向外输出制造业产品,到后来输出高科技,到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向外输出金融,再到现在向外输出战略思想,被称为东盟“大脑”和“军师”的新加坡不动声色地完成着从低端产品输出到高端思想输出的蜕变。人才立国就是“弹丸之地”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系列奇迹的秘诀所在。
人才战略因势而变
“新加坡的人才战略很务实。”记者在新加坡采访,常会听到这样的介绍。一位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务实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称之为“掐尖儿”。他说:“新加坡近年来积极吸引中国内地的高二、高三优秀学生来留学,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提前‘动手’,中国学生会把目光投向欧美市场。这些学生来到新加坡,经过高中最后一两年的‘加工’后,就可在新加坡上大学。毕业后,很多人留在新加坡工作。6年后,这些学生已经在新加坡恋爱、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固定职业,很多人因此留下来。”
吸引中国高中生的策略其实更像是一种“战术”,而这样的“战术”背后,显然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自上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经历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的几次产业结构转型,其间每一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伴随着人才战略的相应转变。
多元文化 筑巢引凤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年度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行列中,新加坡稳居前三名。新加坡吸引人才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一是稳定的经济和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新加坡提供的跨国和多元文化环境吸引全球的专业人才将这里作为国际职业生涯的起点。二是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美世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包含了39项主要生活质量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被评为能够为移居海外的主管及其家庭提供最高生活水平的亚洲城市。而政治稳定、基础设施全面以及气候和治安环境良好也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三是地理优势,从新加坡飞到大多数亚洲国家都很便捷。
新加坡的另一吸引人才之处在于,它能够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国度的人来到新加坡,很容易调整和适应。
多年来,新加坡政府总能因势利导地针对国家发展的瓶颈来决定人才发展的重点。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博士对本报记者说,独立初期,新加坡人才有限,政府腐败、低效。为促进廉洁高效,政府设置了逐年增多的各类奖学金,尽量将人才安排进公共部门。获得奖学金的人才被送往海外名牌大学深造,回来必须在公共部门工作一定年限。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私营部门人才不足成为问题,政府提高了获得奖学金的门槛,政策也灵活调整为“从海外深造回国的人才如果在公共部门觉得不适应,可以换到私营部门”。
据介绍,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和经济发展局还联合成立了联盟组织“联络新加坡”,组织了“人力之家”活动。该机构致力于吸引全球人才来新加坡工作、投资和居住,吸引海外新加坡人回国就业,以补充本地劳动力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新加坡还在亚太、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城市发起了“新加坡职业选拔”活动。这项计划使新加坡的高附加值产业有机会接触到有意在该行业工作的全球专业人才。有意愿者可参加短期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发现之旅”,与新加坡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和企业建立联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许荣达介绍说,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部,对于未来需要什么技能,有多少人才缺口,都会做出前瞻性的预估和计算,并制定出相应计划。而经济发展局在国外设有办公室,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才动向,并预测,未来5年,新加坡会吸引哪一类投资,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持这些投资,这样的人才需求有多大,大学必须做好准备培养合适的人才。
人力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正集中精力在劳动力中发展如生物医学、清洁技术、医疗保健、电子、数字和互动媒体等高附加值产业所需的技能。
待遇从优 量身定做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对本报记者说,新加坡政府在国外设有许多猎头机构,对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诸如太太的背景,孩子几岁等),一旦该学者被新加坡政府看中,新加坡政府就会奉上一整套为其量身定做的贴心的待遇套餐:比之前工作岗位高出20%—50%不等的工资待遇;充裕的科研经费;解决太太的工作、家庭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他们需要你,就会满足你的一切要求,打消你所有顾虑,让你无后顾之忧。只要决定挖了,一般都能挖过来,而且只需把护照交给他们,很快就会办好一切手续,你要做的只是签字。”
据了解,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给教师的宿舍,市场月租金约5000新元(约合4136美元),非新加坡籍的教师可以享受70%的补贴,而即使是一位在海外获得从本科到博士所有学位的新加坡籍教师,也不能享受该住房补贴。
新加坡国立大学还实行国际化薪酬体系,对海外专家实行“双层工资制”,每位海外学者的年薪包括基本工资20万新元和5万—20万新元不等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取决于学者的市场竞争力,下属的研究所所长一般有5万新元的岗位补贴。
顾清扬认为,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也是吸引海外人才定居新加坡的原因之一。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20%,一般市民适用的税率只有5%—8%,综合税率不到15%,这使得许多新加坡学者的“税前收入不比欧美低,税后收入则比欧美更高”。
规范制度 抢占先机
新加坡政府给海外学者尽可能大的学术空间,人才系统非常开放。对外来人才,新加坡也有非常严苛的工作纪律,政府会根据工作业绩来决定外来人才的去留。例如,和美国大学与教授签长期合同不同,新加坡国立大学一般会和学者签两年至5年期限不等的合同,合同到期就必须更新,其间不断对其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达不到标准,则会“毫不留情”,降低工资(主要降低的是市场价值部分)和福利待遇、削减科研经费、出去开会不能再坐商务舱,也不再配备助手……这些变化最终会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息:要么调整、要么走人。不过,对于做出贡献的人才,政府则提供了很多刺激和鼓励方案。
“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欢迎海外人才的友好文化这三方面,新加坡政府都形成了规范的法律制度。此外,还形成了外来人才竞争机制,即把海外学生引进来和本地人才竞争。”黄靖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保证是最重要的。它的含义不仅包括给人才提供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更包括保证‘人才是干实事不是务虚名’的考评体制以及灵活的人才退出机制。”
黄靖认为,新加坡人才战略最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差,始终走在世界最前沿。建国后,政府意识到,新加坡的发展需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帮助,因此,新加坡着力培养吸引工业、建设型实用人才,如各种电子工程师、化学工程师。当其他国家需要工程技术人才时,新加坡已经意识到软科学的重要性,又大力招揽法律、经济类人才。当其他国家把目光转向经济类人才,新加坡的经济已经走在前列,也培养出了本国的经济类人才。近年来,新加坡正以优厚的待遇从国外吸引国际关系、政治科学等专业的战略思考型人才,建立了很多智库,在战略层面为新加坡把握世界总体发展趋势。
从最早的向外输出制造业产品,到后来输出高科技,到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向外输出金融,再到现在向外输出战略思想,新加坡不动声色地完成着从低端产品输出到高端思想输出的蜕变。黄靖说,这就是新加坡被称为东盟“大脑”和“军师”的原因所在。
瞄准高端
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帮助职员建立起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正在着力塑造亚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目前面临的最大人才难题是如何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新加坡《商业时报》近日的调查显示,在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招聘的雇主中,高达97%的人表示,找到合适的、熟练的金融专业人才是主要挑战。本报记者近日在新加坡走访了两家银行,请两位主管分别介绍他们留住人才的做法。
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是新加坡银行吸引人才的首选方式。部分工资与业绩挂钩,调动起职员对工作最大程度的热情。新加坡华侨银行集团(以下简称“华侨银行”)人力资源部副总裁郑美玲介绍说,华侨银行在2004年6月首次启动了员工股份回购计划,包括来自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的职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工资扣除来购买华侨银行的股份。这不仅能激发团队合作意识,使职员对银行形成更强的认同感,也有助于华侨银行留住人才,实现更好的长期业绩。
在福利方面,华侨银行在2004年启动了弹性福利计划。在该计划下,所有职员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灵活美元”。员工可以用“灵活美元”兑换各种福利,如为自己和家人支付医疗费用、体育和娱乐俱乐部会费,休假费用等。40岁及以上的职员还可以获得用于健康检查的“灵活美元”。
受访的两位主管均强调,为了留住业内最优秀人才,他们每年都会根据行业标准,相应修改自己的薪资水平。
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帮助职员在银行建立起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新加坡星展银行(以下简称“星展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汤姆·比达森对本报记者说,星展银行最近设立了星展学院,并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设立了学习中心,提供给员工全面综合的培训和个人发展课程,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领导能力论坛等。员工还可以从“导师计划”中获益,向指定导师学习,获取在职培训、事业指导等。
灵活的轮调制度也是银行的经验之一。星展银行鼓励员工轮调到不同的部门和地区,以便让员工有机会接触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提升员工的跨领域技能。
郑美玲表示:“我们鼓励员工持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此外,由于在新加坡工作的职员大多数善于积累国际工作经验,华侨银行每周定期给职员发邮件,推荐合适的海外工作岗位供职员考虑。
把握平衡
在今年5月举行的选举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得票率有所下降,选民对执政党不满的原因之一,就是外来人口对当地就业构成了威胁。
8月16日,为减轻外籍员工对中低层就业所造成的威胁,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宣布,调高就业准证持有人的底薪及学历要求,以收紧外国人进入低、中级别专业、管理和经理工作岗位。新标准从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更严厉的准入要求包括:更高的教育资质和更高的工资门槛。这意味着,外籍人士月工资必须在3000新元或者以上才能获得在新加坡工作的就业准证。而就在7月,新加坡才刚刚把这一最低门槛从2500新元上调至2800新元。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及人力部长尚达曼称,大约5%的现有就业准证持有人将受新标准影响,企业方面的薪金成本大约会增加1%至2%。
在新加坡,外来人口就业政策是一个敏感话题。记者在询问新加坡市民对该问题的看法时,多人以“还是聊点别的吧”予以礼貌回绝。长期研究就业市场和劳动工资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许荣达告诉记者,过去20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外国人口带动的。但是,随着经济转型,目前新加坡需要的是高端人才,而不再是大量的外来劳工和中层员工。
8月15日,李显龙总理在新加坡国庆演讲时称:“我们会放慢引进外籍员工,但也需要确保我们引进足够的外籍员工,让我们拥有足够的人力和人才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源部的新闻发言人也说,新加坡政府依然会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多元的就业市场。新加坡的基本条件限制依然存在,新加坡必须保持与世界发展接轨,以维持其经济发展。海外人才将会继续和当地人力资源相辅相成,填补新加坡在知识、技能、科技、创新、网络和市场上的缺口。
许荣达认为,新加坡外来人口政策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年老的新加坡本土居民。他们起薪高,受过良好教育,说流利的英语,也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被公司解雇最多的。在能以更低工资招到年轻的专业人才时,很多公司并没做好准备重新雇佣这些老者,即使重新雇佣,工资也会降低。而一些新加坡居民不得不在60岁之后仍然继续工作,以补充他们的退休花费,这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此外,那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来到新加坡后,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住房。2006年以后,新加坡的住房资源开始出现紧缺,也造成了租房买房成本上升,引发了当地人的不满。
许荣达认为,政府引进外来人口的脚步已经放慢,那么如何在减少外来员工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和之前一样高的经济增长率,把握所需人才和外来劳工与本地劳工的平衡,将是一个挑战。